国务院办公厅23日印发《关于加快医学教育革新进步的指导建议》(下称《建议》),分别从全方位优化医学人才培养结构、全力提高院校医学人才培养水平、深化住院医师考试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改革、健全保障手段等方面作出系统部署。
《建议》提出,到2025年,医学教育学科专业结构愈加优化,管理体制机制愈加科学高效;医科与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高水平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基本打造,培养水平进一步提高;医学人才用勉励机制愈加完善。到2030年,建成具备中国特点、更高水平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医学科研革新能力显著提升,服务卫生健康事业的能力显著增强。
将来,医学教育将发生什么改变?怎么样让医学教育更好地成为卫生健康事业进步的要紧基石?对此,记者采访了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里医药管理局有关负责人。
全方位优化医学人才培养结构
维护亿万人民的健康不能离开医术精湛、数目充足的医务职员队伍。那样,怎么样优化医学人才培养结构?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关于医学人才培养,现在看还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主要表目前医学教育总体招生规模较大,但整体层次偏低,全科医学人才、高层次公共卫生人才短缺明显,高层次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也亟待加大。
《建议》提出,提高医学专业学历教育层次,大力进步高职护理专业教育,稳步进步本科临床医学类、中医学类专业教育,适度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着力加大医学学科建设,加强医学及有关学科建设布局和支持力度,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大力度推进麻醉、感染、重症、儿科等学科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加强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力度,逐步扩大服务基层的定向免费全科医学生培养规模,各地结合实质为村卫生室和边远贫困区域乡镇卫生院培养一批高职定向医学生,加快培养防治结合全科医学人才。
同时,系统规划全科医学教学体系,加大面向全体医学生的全科医学教育,建设100个左右国家全科医学实践教学示范基地。加快推进全科大夫薪资规范改革,拓展全科大夫职业进步前景。除此之外,还要加快高水平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和高层次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建设一批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将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培养计划作为公共卫生研究生教育的主体培养计划,创立进步公共卫生博士专业学位教育,加强高层次专业人才供给。
提高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水平
水平是医学教育的生命线。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院校医学教育是医学人才培养三阶段连续统一体的要紧基础。此次改革革新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全方位提高院校医学人才培养水平。
第一,要提升入口生源水平,依托高水平大学建设一批一流医学院,扩大中央部门所属院校本科医学专业招生规模,在强基计划中加强对医学教育支持力度。培养仁心仁术的医学人才,建设600个左右医学本科一流专业建设点。加大教研室等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加大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提高学生的评判性思维和临床实践能力。这位负责人说。同时,《建议》提出传承革新进步中医药教育,集中优势资源做大做强中医药主干专业,试点拓展九年制中西医结合教育,培养少而精、高层次、高水平的中西医结合人才。夯实高校附属医院医学人才培养主阵地,着力推进医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
除此之外,还要打造完善医学教育水平评估认证规范。加快推进医学教育专业认证,构建医学专业全覆盖的医学教育认证体系,打造具备中国特点、国际实质等效的院校医学教育专业认证规范。
深化住院医师考试培训,确保医务职员同意继续医学教育
在保障住院医师合理待遇方面,一是需要住培基地要拟定培训对象薪资待遇发放标准,并向全科、儿科等紧缺专业倾斜。二是对面向社会招收的培训对象,由住培基地依法与其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劳动合同到期后依法终止,培训对象自主择业。三是面向社会招收的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住培合格当年在医疗卫生机构就业的,在招聘、派遣、落户等方面按当年应届毕业生同等对待。四是经住培合格的本科学历临床医师,在职员招聘、职称晋升、薪资待遇等方面,与临床医学、中医专业硕士研究生同等对待。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说。
针对新冠疫情暴露出的医务职员常识和技能的弱点,在以往强调将医德医风、法律法规等常识作为必学课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需要将急诊和重症抢救、感染和自我防护与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常识和技能作为医务职员必学课。同时,将医务职员同意继续医学教育的状况纳入其年度绩效考核必须具备的内容。这位负责人还表示,在经费保障方面,需要用人单位要加强投入、依法依规提取和用职工教育经费,保证所有在职在岗医务职员同意继续医学教育和职业再培训。
确保医学教育革新进步改革举措落到实处
医学教育革新进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教育、卫生、发改、财政、人社等多部门的协同推进。
因此,《建议》专门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保障手段。一是加大组织领导。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医学教育综合管理和统筹,协调解决医学教育革新进步有关问题。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医学教育革新进步纳入当地区经济社会进步规划和本部门重点工作计划。
二是推行国家重大策略工程。统筹各方资金资源,加大对医学教育投入保障,支持国家及地区院校医学教育进步基地、一流医学院、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医药基础研究革新基地、国家住院医师考试培训示范基地、继续医学教育信息化等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加强对医学院校支持力度。
三是保障经费投入。积极支持医学教育革新进步,依据财力、物价变动水平、培培养本等状况合理确定并当令调整医学门类专业生均定额拨款标准、住培补助标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规定落实投入责任。(本报北京9月23日电 本报记者 晋浩天)
--------------------------------------------
有关链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革新进步的指导建议
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里医药管理局负责人就《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革新进步的指导建议》答记者问